close

《赤心巔峰》讀後心得

《赤心巔峰》是一本關於中央山脈的故事。

這是用最粗略的方式講,真正翻開,我才知道這本書跟我過去看過的書籍文本大不相同。

《赤心巔峰》讀後心得

《赤心巔峰》是由一位電影導演楊守義所編,內容收錄了六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對六段中央山脈路線的書寫,其中穿插了兩位登山者—古明正與周青,兩人挑戰最短時間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的山上歷程。

閱讀之前,「中央山脈」於我而言是一個地理名詞,是保護台灣免受颱風侵襲的大山,我從小跟著爸爸爬過一些山,對山不陌生。幼時喜歡看漢聲小百科,對裏頭介紹的「百岳」也有依稀印象。

但實際看到文字描述,對於山脈乘載的文化歷史、山間氣候的詭蹫多變、人類挑戰高海拔山脈所面臨的重重危險,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而這書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以中央山脈為主題,邀請了小說家高翊峰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 、文史工作者金尚德山岳報導者雪羊(黃鈺翔)布農族作家 沙力浪、網路創作者—山女孩分別負責中央山脈北一段、北二段、北三段、南三段、南二段、南一段,進行多樣書寫,於是可以在其中品嘗不同風格味道的中央山脈。

〈山徑測繪員〉是一篇未來短篇小說,描述一位雙腳在戰爭中被炸斷的軍人,移植了一位遇難登山隊員的雙腳,而後他能感知到雙腳彷彿對山巒有肌肉記憶和情感記憶。帶有科幻色彩的清冷描寫,許多應該情感濃烈的地方卻以不帶任何渲染的描寫交代過去,對我而言讀起來有些冷硬,但卻是讓我不斷回想、思索的故事。

林廷芳的〈山來山往〉也很有意思,這位成功企業家有驚人的行動力,他談到自己在學生時期就接觸登山、更誤打誤撞成為冬奧滑雪射擊選手(我還以為選手都是從小培養的),大學時帶營隊上山的趣事林董事長信手捻來。也讓我看到以前手機不方便、裝備也沒現在那麼多樣的年代登山要花多大的心血,但熱血大學生還是樂此不疲,研究地圖、分配物資、下山後隔天繼續回學校上課.....甚至在出社會、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之後,林董事長還是沒有脫離這項愛好,爬山爬了48年,這真的讓我大為震撼,能堅持一項興趣這麼長久,可見登山的危險辛苦,完全不減它的魅力。

而金尚德筆下的中央山脈北三段,讓我好像又回到寫碩士論文時四處查閱文獻、被各種摘要和出處查考支配的恐懼(笑)

我以前寫的碩士畢業論文跟民間傳說有關,金尚德寫下歷史與人文的北三段,曾經神秘蠻荒的深山是島嶼原住民的神話起源感到幾分親切。台灣歷史更迭,山的命名、分界和原住民、日本人、國民政府的血淚衝突密不可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山脈見證了原住民的文明起源與遷徙,而是文章裡提及為了開發和戰略需要,外島族群初初入山,是為了偵查、測量、探勘,接著開發、鋪路,而到了近代的觀光,山維持了數百年的風貌,人類只消幾十年就能侵入改變,說不清是佩服人類為了目的可以付出巨大的時間和投入人力技術,還是要感慨一句,回不去了。

《赤心巔峰》讀後心得

↑書中配有許多照片插圖,但懂的人就知道,真正的美景,照片遠遠不及肉眼所見的十分之一

 

山岳報導者雪羊經營FB粉專「雪羊視界」,也是電影〈赤心巔峰〉的編劇,他登山,他還要推廣山林,介紹台灣的山脈讓更多人認識,也關心山林的保育,同時關注山友們的安全,我以前確實沒想過那些山林古道和登山路線是誰在維護?更沒想過政府是有義務在解封山林後,必須重視山友們的安全(修繕整路)和對登山知識的宣導等等,否則開放山林,不只增加山裡的垃圾也危害登山客的生命安全,兩敗俱傷。

雪羊還寫下了爬南三段的艱苦,清晰勾勒了這一段曾經常年封山的山脊讓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登山者也會吃盡苦頭:倒木擋住去路、潮濕的高聳箭竹讓人濕透、帶刺的植被會刺傷人、可怕的吸血螞蝗鑽入衣褲的縫隙、陡峭的岩壁、不得不在帶腥味的水池取水.....更別提走這一段山路長達十幾天,沒訊號時幾乎與世隔絕,對都市人如我來說簡直光想像就頭皮發麻,但雪羊仍然帶著感動與敬畏稱這裡是「最後的高山桃源」、「如夢如童話的地方」、「台灣登山者最終的心向之地」(p.196)

這樣的旅程說是試煉應該毫不為過,但身處其中的人所體會到的感悟應該遠超過肉體的磨難,若不是親自走一遭,絕無法感同身受吧,我也只能想像想像了。

 

布農族作家沙力浪寫得更加明白:走入山林除了暸解自己族群的歷史,就是被山林裡的美麗景色所迷:雲海、晨曦、草原、山陵線,若不是揹著重裝在山裡上上下下,如何能見到此般美景?看到這我又想起了高二那年,跟爸爸去爬富士山,記得凌晨兩點多從小木屋醒來,出發走上火山口只為了看日出,十餘年過去,我依稀還記得當時看著巨大火山口的那景象,也記得不斷重複的Z字形下山路是如何讓我雙腳發軟,那是我這輩子最痛苦也最難忘的登山記憶。

當然爬山可以得到的,對沙力浪來說遠不止這些,對自我體力的認知、直面在山林裡孤身一人的寂寥,還有站在歷史與文化衝突噌經發生的地點時,深深地感受、銘記山與事件記憶帶來的重量......

 

山女孩〈距離天空最近的地方,與你同行〉比較接近我對現代人登山的想像,多規劃一天悠閒慢慢走、不著急和紀錄比拚,下山後吃麻辣鍋和珍珠奶茶,因為另一半的興趣也入了登山這個坑,用攝影記錄沿途風光;這讓我想起一位好友,以前出門玩走在戶外討厭樹太靠近的她,30好幾了居然開始迷上露營和爬山;以前學生時代一起在路上逛街買衣服、在咖啡廳喝下午茶的這位好友,最近IG時常看她拿著登山杖攻頂,是否這就是繁華落盡見真淳?

我太喜歡山女孩給出的解釋了(p.266):

《赤心巔峰》讀後心得

 

看完《赤心巔峰》,勾起我許多學生時期去爬山的回憶,久到我以為自己不再記得,卻有片段時而閃現:下著雨的泥濘山路、擦肩而過的陌生登山客總會彼此加油打氣、巨木參天的林蔭、繩索抓在手上的觸感、山頂上吃著熱騰騰的泡麵......等等,突然就很想知道我如果再去爬山會是什麼感覺?要跟誰?怎麼去?

《赤心巔峰》讀後心得

 

有一股蠢蠢欲動的渴望讓我想再去山裡,山,好像透過這本書,對我發出呼喚。

 

 

購書連結:https://www.cite.com.tw/book?id=BH6117

請大家用買書支持創作。

 

arrow
arrow

    小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